Thursday, October 8, 2015

茶葉的啟示



   大家好! 今天非常榮幸有這個機會,與扶輪社的各位菁英,談論臺灣茶業,我首先要感謝黃董事長的好意與安排,我也期待等一下在Q&A的時段中,能和大家交流有關茶葉的意見或看法。 老實說,我不是學者,也不是作家,我只是一個長期從事茶業的一個老人家而已。 茶,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題目,而我今天要談的,只是我在從事茶業工作時,所得到的啟示,或感受而已,希望我的感受,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資料。

    茶,這個字,對不同的人,不同的族群,甚至不同的國家人民,有不同的意義,或不同的觀點;茶葉有極為豐富,甚至有點詭譎的歷史記錄,而茶這個字,本來就有許多面相,它可能是一種植物,一種農產品,一種飲料,一種生活必需品,即所謂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也是大家休閒養性的好伙伴。 茶葉曾經是殖民地時代的主要產品,甚至被認定是,引起重大革命運動的導火線。 茶葉從古至今,跟世界貿易與旅遊的發展,有非常密切的關聯。 至於,由茶葉的貿易所帶動的,不同文化傳統的交流,對世界文化的影響,更是極為可觀,真是一言難盡。

茶葉的啟示:
一)   茶葉的生命力很強 : 猶如,移民開拓者,落地生根,在地化,有國際觀。
1)      茶葉在兩百多年前,在貧瘠的丘陵地或山坡地上,用各種方式由國外移傳過來的茶葉樹,就在臺灣中北部沿海一帶丘陵地,或上坡地裡繁衍起來;最繁榮時,有將近五萬甲茶園,年產三、四萬噸的茶葉外銷。不僅幫助了中北部缺少農田的農村經濟,而且為臺灣爭取大量外匯。
2)      茶樹在春天開始發出新芽,其茶菁就被採收下來製成茶,再過約五十天
再發芽的茶菁,就會被摘來製作茶葉,一直到冬天,一年會被採四到五梯次來製茶,到了冬天,還會開花飄香迎新年。茶葉樹齡可長達百年。
3)      製茶季節一到,一芯二葉的茶菁,被採摘運進廠後,經萎凋浪菁、揉捻、發酵、殺青、烘乾、壓榨整形、篩選等製造過程後,茶菁會浴火重生,反而,會變成更有價值的茶葉。有百折不撓,超越自己,任勞任怨的特質。
4)      茶菁經過各種製造過程後,經過精製、篩選、併合併推、包裝過程後,分批遠離原產地,輸往海內外各地市場銷售,離鄉背境,犧牲奉獻,把臺灣帶上國際舞台。
5)      茶葉的一生,從茶樹上的一片嫩葉,經過與採茶姑娘、製茶師傅、茶工的互動,製成各種不同的茶葉,銷售到天涯海角,始終保持其特質,百折不撓,犧牲奉獻,和諧社會,而且,茶葉的一生可維持很久,甚至長達幾十年,非常難能可貴。

二) 茶葉的親和力也很大 : 隨和、謙虛、誠實、合群、共識(同情心)的特質。
1)   茶是僅次於水,受人類消費最多的飲料,由於茶的親和力強,在眾多茶葉消費國家裡,飲茶已成為生活必需品之一,也是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少咸宜,甚至成為文化的一部分。正如英國哲學家 Sydney Smith所說,他不能想像,一個沒有茶的世界,該如何繼續生存下去?
2)   茶葉是很誠實(honest)商品,是加工度很高的農產品。 就我的經驗而言,茶葉在製造過程中,就展現其親和力,茶菁跟製茶師傅之間的互動,非常緊密而順從,說好像師生或父子關係也不為過。在製造過程中,有會心的互動,在評審品質時,有嚴厲的互相檢討,也會有相互欣賞而感激的時候。尤其,當裝好木箱準備出口的茶葉,正要裝貨櫃出口時,好像歡送畢業生一樣,依依不捨,有時,不禁會拍一下出發在即的茶箱,說聲祝福的話送別,甚至,有時會感傷而落淚。
3)    Tom Standage,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6 Glasses (Walker & Company, 2005)寫到: 茶葉的故事,就是帝國主義的興起、產業革命、工業化時代的來臨、強權國家興衰的故事。茶葉改變社會,改變國際情勢,甚至,改變世界政經地圖。產業革命,美國獨立,鴉片戰爭,都與茶有關。
4)    臺灣茶葉從19世紀初開始由中國積極傳進來,19世紀中葉開始,反而從淡水銷售到廈門、福州,再轉銷到歐美各國,20世紀開始以臺灣烏龍茶、包種茶、臺灣紅茶、臺灣炒菁綠茶、臺灣蒸菁綠茶外銷世界各地。簡而言之,臺灣茶葉把臺灣帶上國際舞台,比臺灣政府早一個世紀以上。
5)    關西紅茶的故事;1930s年代起,在人口只有三萬左右的村莊裡,開設有將近三十家的機械化的紅茶工場,全部製造紅茶供外銷。關西茶葉聚落(industrial cluster)形成,進而促成大新竹地區(桃竹苗),成為臺灣茶葉外銷的重鎮。 1930s時代以後,臺灣茶葉外銷,無論紅茶、包種茶、銷北非的炒菁綠茶,或銷日的蒸菁綠茶,至少6成以上,由大新竹地區供應,長達半個世紀以上,寫下輝煌的台茶外銷史。

三)  茶葉是最佳保健飲料 :

1)    Tom Standage 改變世界的六杯飲料中提到,茶葉改變社會,改善人們的健康,促進血液流暢,思考能力改善,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導引產業革命的形成,繁榮國際經貿關係,促成大英帝國的崛起。
2)    2001年,由美國芝加哥大學Ben May 實驗室資深生化博士廖述宗所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體,發表有關綠茶兒茶素(Epigallo Catechin Gallate, EGCG)
對人類保健助益 (health benefits)的研究報告,贏得國際學術界、醫學界及產業界的讚許,所謂的綠茶革命 Green Tea Revolution終於在世界各地發生。20044月,美國時代雜誌 (Time) 選出茶為十大健康食品的首。
中研院院士廖述宗1931-2014)享年83歲,出生於台南市,是台灣著名畫家廖繼春的三子,台大農化所碩士學位後,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是資深名教授2001年在Vitamins and Hormones期刊發表 (Green Tea –Bi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Basis for Health Benefits),轟動一時。
3)    前台大食研所孫璐西博士說过,普洱茶是一種將綠茶經過微生物發酵而得的後發酵茶,長期飲用,能發揮降低血中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及抑制肝臟膽固醇的功效。
4)    日本平安(鐮倉)時代,榮西法師(禪師)喫茶養生記開頭幾句寫著:
茶也養生之仙藥也,延齡之妙術也,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採之其    人長命也。

四)   臺灣茶業發展的願景;臺灣茶業曾經有過輝煌的榮景與外銷記錄,然而,曾經有過的將近五萬甲茶園,多半被新興的工業區、住宅區、休閒園區(包括
遊樂場、高爾夫球場等)、礦場或高速公路等,新時代的新需要所取代。目前,只剩一萬多甲而已,而且都分散在各地,就經營規模 (economies of scale)
而言,已失去外銷競爭力。 除非政府的農業政策有重大改變,臺灣茶業的經營理念,必須調整轉型,才有突破性榮景可期。 轉型經營的方向有如下:

1)    利用臺灣得天獨厚地理位置,發展世界名茶的交易中心,如國際茶葉拍賣市場。
2)    發展觀光製茶園地,以合作、指導、授權、促銷等方式,以臺灣的資源推廣物流效果。
3)    發展茶業之文創事業,提倡與茶相關的藝文活動。  
4)    以臺灣的醫學基礎與資源,發揚茶葉的醫療效益。
5)    成立國家級的茶業研究所,設立茶葉圖書館、文化館等,相關機構。

) 有關茶葉的諺語 :
1.   If you are cold, tea will warm you.
        If you are heated, tea will cool you.
        If you are depressed, tea will cheer you.
        If you are excited, tea will calm you.   (W. E. Gladstone)
    2.  Thank God for Tea!  What would the world do without tea?
How did it exist? I am glad I was not born before tea! (Sydney Smith,     English philosopher)
3.  乾隆皇帝 : 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
    4.  Eleanor Roosevelt — 'A woman is like a tea bag; you never know how strong it is until it's in hot water. '

    5. 佳茗似佳人,看到中意正有緣,泡出味來正知好客家三行詩

    6. 獨品得神,對品得趣,眾品得慧 王文治 乾隆進士

  

                              羅慶士 2015/10/0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